屯溪 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
來源:車之旅 瀏覽數:
責任編輯:比巴卜 時間:2013-08-12 15:57
責任編輯:比巴卜 時間:2013-08-12 15:57
[導讀]自駕游 絕美推薦 花山迷窟/花山迷窟怪石嶙峋,崖穴錯列,謎一樣的各式雎塑讓人匪夷所思。諸多石雕形形色色,似禽似獸,如辛如榭,栩栩知生,渾如天然。橫跨新安江通向花山迷窟
自駕游絕美推薦
花山迷窟/花山迷窟怪石嶙峋,崖穴錯列,謎一樣的各式雎塑讓人匪夷所思。諸多石雕形形色色,似禽似獸,如辛如榭,栩栩知生,渾如天然。橫跨新安江通向花山迷窟的索拉人行吊橋,為江南第一索扛吊橋。只身立于霸顫巍巍的吊橋上,新安江沿岸絕美的風景盡收眼底,定然是一個退思邇想的好地方。
屯溪是黃山市政府所在地,臨近皖、贛、浙三省,地處天目山、黃山之間的休屯盆地,扼橫江、率水與新安江匯合處。“屯”意為“聚合”,諸溪聚合,謂之屯溪。也說是三國時吳將賀齊曾屯兵溪上,才叫屯溪的。這里依山傍水,曾有歌謠唱道:“屯溪美,屯溪美,一半街巷,一半水”,“一半水”指的是橫江、率水、新安江,“一半街巷”指的是屯溪老街。屯溪老街是國內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在建筑上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前店后戶式徽派建筑風格。白色馬頭墻,青瓦雙坡屋頂,山墻前后披著房檐,店房廊庭很開闊,門樓窗欞、梁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于門楣上的八角玲瓏掛燈。飄拂著的犬牙形字號旗幡,無不透溢一股濃郁的古風神韻。美國歷史學家宋漢理女士參觀了老街以后曾贊譽道: “屯溪老街是一幅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要比香港‘宋城’更有魅力!”
老街位于屯溪舊城區中心,背倚華山,面對新安江,即“山之陽,水之陰”的風水寶地。老街現長1273米,淺赭色的大塊條石鋪成的光滑街道兩旁盡是茶樓、酒肆、書場、墨莊、匾額、旗招,南宋時代的風貌宛在。老街之所以得以有這樣的建筑體式和風貌,和宋徽宗遷都臨安有很大關系。宋徽宗遷都臨安,大興土木營建新首都,大量徽州木材和工匠被調往臨安。這些工匠歸返家鄉屯溪后,便模仿臨安的建筑風格建造店鋪。宋代風格的建筑在屯溪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因此有“今日宋城”之稱。屯溪老街按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蜿蜒伸展,望不到盡頭,旁邊根據實際的需要又衍生出一些寬窄不一與街道交叉的巷弄。老街上的建筑體量不大,一般只有兩三層高,均以木柱為骨架,外砌扁磚到頂。店面門楣上布滿徽派木雕,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有新安山水圖景,樓上臨街木欄與裙板裝飾有十分典雅的窗花。這些建筑是根據營業的需要設計的,分為沿街開閉式和內開天井式。沿街開閉式,即臨街的排門可靈活裝卸,卸去排門,店堂全部展開,便于營業;內開天井式,這就是所謂的“四水歸堂”,天井既用來采光,又是四周房頂的雨雪水的歸宿,同時也符合商人聚財的理念。老街街面的房屋形制均術名店。走進店堂。儼然走進了大自然的一座藝術寶庫,這些作柴炭的桔朽樹根被藝術家注入生命的活力,賦予生動的美感。徽寶齋珍藏著許多古玩字畫、古陶古瓷、翡翠瑪瑙、文房四寶。恒宇墨莊,以經營徽墨為主。徽墨是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因產于徽州而得名。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為前店后坊,前店后倉,前店后居或樓下店樓上居。
老街有老字號店鋪數十家,說來都是來頭不小的。九龍閣是一家專門銷售全國名茶的商店,祁紅、屯綠、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西湖龍井、六安瓜片、云南連江、鐵觀音等全國名茶,應有盡有。同德仁國藥店是一家專門經營中草藥和中成藥的“中華老字號”百年老店,始建于1863年。三百硯齋是由我國已故著名書畫大師吳作人先生創意并題寫齋名的名店。程德馨也是一家百年老店,為徽商所推崇,自制原醬和各種醬菜,如紹興黃酒、鎮江香醋、富陽腐乳。歸根齋是一家根雕藝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是書畫家的必備用品。
老街的出口有一座過街樓,俗稱騎樓。騎樓顧名思義,是建在正廳之外的街道上空的,依托街道巷弄兩旁屋墻,架木鋪設樓板筑成,頗為雅致。過街樓在形制上屬大屋的附屬建筑,既可起點綴作用,又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過街樓的對面是橫江、率水匯入新安江的入口,這里的江面上有一座橋,俗稱老大橋,建于1537年,是當年屯溪老街最熱鬧繁華的地方。1943年,詩人郁達夫游覽屯溪,寫道:“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新安江沿岸景色奇絕,水如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茶園碧茵茵,枇杷金閃閃,村落星羅棋布,白墻青瓦,真是有漓江之勝,三峽之奇。新安江兩岸四季均呈現出絕美的風景。春日白花齊放,姹紫嫣紅。夏日綠枝搖曳,清風送爽,五月枇杷掛滿枝頭是最銷魂的時節。秋季,山坡上楓樹、烏桕、白果樹經霜后染上色彩,色彩斑斕的樹枝在颯颯的金風中招搖。入冬后,兩岸柑橘林一片金黃,在這個草木搖落露為霜的季節,為肅殺的天氣增添了一線亮麗。
屯溪老街以其古樸的風姿,讓很多導演為之傾倒,紛紛把這里作為各種影片、電視劇的外景地。在《小花》、《情滿黃山》、《水滸》、《紅樓夢》、《唐伯虎》、《狐貍迷》以及《白發魔女》等上百部影視片里,風姿綽約的屯溪老街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難怪人們譽稱他是“影視街”。
花山迷窟位于屯溪東郊,是古徽州的石窟遺址,它是一道十分瑰麗的風景線。這里怪石嶙岣,崖穴錯列,奇絕得讓人匪夷所思。雄渾的清涼宮,曲徑通幽的環溪石窟,奇幻神秘的二十四柱,色彩明麗的姐妹胭脂洞 諸多石雕形形色色,似禽似獸,如亭如榭,栩栩如生,渾如天然。石窟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個謎。江澤民同志2001年訪問屯溪時,就曾經興致勃勃地到此一游,并親筆題寫“花山迷窟”。橫跨新安江通向花山迷窟的索拉人行吊橋,全長130米,寬1.8米,平日高出水面8.3米,為江南第一索拉吊橋。只身立于頗頗巍巍的吊橋上,新安江沿岸絕美的風景盡收眼底,定然是一個遐思邇想的好地方。
屯溪文化薈萃,是明代珠算大師程大位的故里,又是清代樸學家戴震的桑梓。屯溪篁墩村是程朱理學奠基人程頤、程顳和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有“程朱里闕,東南鄒魯”之稱。因此名勝古跡眾多,如程氏三宅、程大位故居、戴震紀念館等。【自駕游俱樂部http://www.bjczljlb.com/】(精彩3D資訊請關注納金網http://www.mp636.cn/)
TAGS:
花山迷窟/花山迷窟怪石嶙峋,崖穴錯列,謎一樣的各式雎塑讓人匪夷所思。諸多石雕形形色色,似禽似獸,如辛如榭,栩栩知生,渾如天然。橫跨新安江通向花山迷窟的索拉人行吊橋,為江南第一索扛吊橋。只身立于霸顫巍巍的吊橋上,新安江沿岸絕美的風景盡收眼底,定然是一個退思邇想的好地方。
屯溪是黃山市政府所在地,臨近皖、贛、浙三省,地處天目山、黃山之間的休屯盆地,扼橫江、率水與新安江匯合處。“屯”意為“聚合”,諸溪聚合,謂之屯溪。也說是三國時吳將賀齊曾屯兵溪上,才叫屯溪的。這里依山傍水,曾有歌謠唱道:“屯溪美,屯溪美,一半街巷,一半水”,“一半水”指的是橫江、率水、新安江,“一半街巷”指的是屯溪老街。屯溪老街是國內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在建筑上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前店后戶式徽派建筑風格。白色馬頭墻,青瓦雙坡屋頂,山墻前后披著房檐,店房廊庭很開闊,門樓窗欞、梁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于門楣上的八角玲瓏掛燈。飄拂著的犬牙形字號旗幡,無不透溢一股濃郁的古風神韻。美國歷史學家宋漢理女士參觀了老街以后曾贊譽道: “屯溪老街是一幅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要比香港‘宋城’更有魅力!”
老街位于屯溪舊城區中心,背倚華山,面對新安江,即“山之陽,水之陰”的風水寶地。老街現長1273米,淺赭色的大塊條石鋪成的光滑街道兩旁盡是茶樓、酒肆、書場、墨莊、匾額、旗招,南宋時代的風貌宛在。老街之所以得以有這樣的建筑體式和風貌,和宋徽宗遷都臨安有很大關系。宋徽宗遷都臨安,大興土木營建新首都,大量徽州木材和工匠被調往臨安。這些工匠歸返家鄉屯溪后,便模仿臨安的建筑風格建造店鋪。宋代風格的建筑在屯溪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因此有“今日宋城”之稱。屯溪老街按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蜿蜒伸展,望不到盡頭,旁邊根據實際的需要又衍生出一些寬窄不一與街道交叉的巷弄。老街上的建筑體量不大,一般只有兩三層高,均以木柱為骨架,外砌扁磚到頂。店面門楣上布滿徽派木雕,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有新安山水圖景,樓上臨街木欄與裙板裝飾有十分典雅的窗花。這些建筑是根據營業的需要設計的,分為沿街開閉式和內開天井式。沿街開閉式,即臨街的排門可靈活裝卸,卸去排門,店堂全部展開,便于營業;內開天井式,這就是所謂的“四水歸堂”,天井既用來采光,又是四周房頂的雨雪水的歸宿,同時也符合商人聚財的理念。老街街面的房屋形制均術名店。走進店堂。儼然走進了大自然的一座藝術寶庫,這些作柴炭的桔朽樹根被藝術家注入生命的活力,賦予生動的美感。徽寶齋珍藏著許多古玩字畫、古陶古瓷、翡翠瑪瑙、文房四寶。恒宇墨莊,以經營徽墨為主。徽墨是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因產于徽州而得名。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為前店后坊,前店后倉,前店后居或樓下店樓上居。
老街有老字號店鋪數十家,說來都是來頭不小的。九龍閣是一家專門銷售全國名茶的商店,祁紅、屯綠、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西湖龍井、六安瓜片、云南連江、鐵觀音等全國名茶,應有盡有。同德仁國藥店是一家專門經營中草藥和中成藥的“中華老字號”百年老店,始建于1863年。三百硯齋是由我國已故著名書畫大師吳作人先生創意并題寫齋名的名店。程德馨也是一家百年老店,為徽商所推崇,自制原醬和各種醬菜,如紹興黃酒、鎮江香醋、富陽腐乳。歸根齋是一家根雕藝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是書畫家的必備用品。
老街的出口有一座過街樓,俗稱騎樓。騎樓顧名思義,是建在正廳之外的街道上空的,依托街道巷弄兩旁屋墻,架木鋪設樓板筑成,頗為雅致。過街樓在形制上屬大屋的附屬建筑,既可起點綴作用,又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過街樓的對面是橫江、率水匯入新安江的入口,這里的江面上有一座橋,俗稱老大橋,建于1537年,是當年屯溪老街最熱鬧繁華的地方。1943年,詩人郁達夫游覽屯溪,寫道:“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新安江沿岸景色奇絕,水如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茶園碧茵茵,枇杷金閃閃,村落星羅棋布,白墻青瓦,真是有漓江之勝,三峽之奇。新安江兩岸四季均呈現出絕美的風景。春日白花齊放,姹紫嫣紅。夏日綠枝搖曳,清風送爽,五月枇杷掛滿枝頭是最銷魂的時節。秋季,山坡上楓樹、烏桕、白果樹經霜后染上色彩,色彩斑斕的樹枝在颯颯的金風中招搖。入冬后,兩岸柑橘林一片金黃,在這個草木搖落露為霜的季節,為肅殺的天氣增添了一線亮麗。
屯溪老街以其古樸的風姿,讓很多導演為之傾倒,紛紛把這里作為各種影片、電視劇的外景地。在《小花》、《情滿黃山》、《水滸》、《紅樓夢》、《唐伯虎》、《狐貍迷》以及《白發魔女》等上百部影視片里,風姿綽約的屯溪老街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難怪人們譽稱他是“影視街”。
花山迷窟位于屯溪東郊,是古徽州的石窟遺址,它是一道十分瑰麗的風景線。這里怪石嶙岣,崖穴錯列,奇絕得讓人匪夷所思。雄渾的清涼宮,曲徑通幽的環溪石窟,奇幻神秘的二十四柱,色彩明麗的姐妹胭脂洞 諸多石雕形形色色,似禽似獸,如亭如榭,栩栩如生,渾如天然。石窟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個謎。江澤民同志2001年訪問屯溪時,就曾經興致勃勃地到此一游,并親筆題寫“花山迷窟”。橫跨新安江通向花山迷窟的索拉人行吊橋,全長130米,寬1.8米,平日高出水面8.3米,為江南第一索拉吊橋。只身立于頗頗巍巍的吊橋上,新安江沿岸絕美的風景盡收眼底,定然是一個遐思邇想的好地方。
屯溪文化薈萃,是明代珠算大師程大位的故里,又是清代樸學家戴震的桑梓。屯溪篁墩村是程朱理學奠基人程頤、程顳和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有“程朱里闕,東南鄒魯”之稱。因此名勝古跡眾多,如程氏三宅、程大位故居、戴震紀念館等。【自駕游俱樂部http://www.bjczljlb.com/】(精彩3D資訊請關注納金網http://www.mp636.c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納金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分享到:
相關閱讀
- 2013年春夏最新款服裝2019年04月24日
- 氣球創意服裝設計震2019年04月24日
- 樹葉服裝設計2019年04月24日
- 2013秋冬紐約時裝周服2019年04月24日
- 剪紙創意服裝設計2019年04月24日
- 創意設計:概念冰箱2019年01月30日
- 手機模型創意設計2019年01月30日
- 房子創意設計之田園2019年01月30日
- 名字設計要訣2019年01月25日
- 對話式UI設計:提升旅2019年01月25日
精采專題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