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言:“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出自《漢書·酈生陸賈列傳》,書生酈食其運用糧倉之道幫助劉邦奪取戰爭勝利;而意大利名畫家達·芬奇的著名巨作《最后的晚餐》中食物部分也是人們研究得津津熱道的話題。因此食物在地球中可以說是重要的存在。臺灣新秀設計師王將睿與伙伴們通過對食物與社會、食物與設計探索出了與眾不同的作品——《食悟鏈》。
《食悟鏈》以“食物與生活的互動,集成食事的總和。”為主題,生態的循環連、物種之間的牽絆。與眾人一樣,王將睿及其同伴認為食物養育著生命,而生命群聚能夠衍生文化,文化累積會造就社會,社會共生環境,最后,環境影響食物。因此在這個不間斷的輪回循環中,食物是相互連結的起始點與終點,從食物的角度出發,研究、創造獨特的設計美學成為了王將睿想要探尋的目標。因此,王將睿與伙伴們在一年內反復修改和訂正著這件作品,其重視程度可謂頗高。
作品——《食悟鏈》
“我們必須透過食物去了解文化、美學和食物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王將睿強調道,從一開始定下的糧食配不均或者食物的缺乏為主的創作思路之后,他們就逐漸的去尋找能夠代表臺灣本地文化的食物,最后選擇用鳳梨花、花椰菜以及蛋,三種元素來創作。
王將睿負責主視覺的創作,因此他的視覺靈感來源為:
鳳梨為農產業的代表,不同的制作方式,進化成不同的樣貌。飲食活動中創新、研發,創造出食物美味的不同面貌,并且鳳梨酥成為了臺灣食物在國際上的名片,所以由它來代表食物與社會的部分;
花椰菜為共生的形體,聚集成茂盛且生生不息的樣貌,因產生共鳴而相聚,不同領域卻來自同片土地,形成多元化共生的社會型態,這是講述食物與環境之間的共生;
而蛋為原始的象征,與各種食物串連后可以結合成不同的面貌,并且在臺灣料理中大家都喜歡加入一顆原味蛋,因此選擇用蛋來表述食物的包容性。
《食悟鏈》作品展示
喜悅的是,作品《食悟鏈》受到了德國紅點獎評委們的認可,拿下紅點獎杯;更入圍了第十三屆亞太設計年鑒。 在創作視覺設計的前期,王將睿覺得創作背后的概念與故事是一個設計師需要做足的功課,這樣才不會讓他人質疑你的作品。 “當你的作品有了穩固的概念基礎,觀看者便能更容易的了解你的作品并進入作品情境里面,那你的故事和作品便能讓他印象深刻。”王將睿解釋。 因此《食悟空鏈》作品在尋找靈感的時候很有意思,他們會為了尋找關于臺灣的食物元素而去參加臺灣傳統的喜宴流水席活動,亦或者是使用月餅上的餅模等具有中國民間風俗和古早味道的傳統食物……
這看似平常普通的活動與食品能夠讓王將睿及其伙伴成為創作的重要靈感元素,自然也取決于他對設計的專業和視覺排版的探索。 王將睿認為越簡單的設計越好,因為如果可以用越簡單的元素排版創造出你想要的理念,那么就如同人們用最=直接的話語來傳播信息一樣,不需要過多花俏的東西做裝飾,而是簡單直白的表達情感與思想。 “
作品——《popcorn lab》
爆米花達人來自不同的設計領域,調配出最佳的配方、打造出美味洗鍊的獨創爆米花!
每一位爆米花研究員如同一顆玉米粒,需要肥沃的土壤與充足的水分,
并經過烘干、加熱,所爆發出的成品,
絕對是爆米花研究室里最杰出的設計作品!
此外,在設計中每個人對于美感的評估有著不同的感覺,但資訊清楚是最重要的。因為視覺傳達就是讓大家看的清楚或者能夠傳達出客戶與設計師本人想要傳達的理念是最好的。”王將睿補充道。 在學校中,王將睿是熱愛學習有自主思維的學生設計師,但面臨即將出國深造以及踏出社會,王將睿是自信且對未來可期的。 “我希望自己今后的目標是講視覺設計跳出平面,并能夠結合新科技來做最新最敢的創作。”
作品——《臺灣色彩》
屬于你的臺灣式色彩。臺灣是個色彩繽紛的地方,
街上霓虹招牌、各式蔬果、建筑、廟宇、歌仔戲...等,
以色彩的概念營銷臺灣而做成系列形象海報,
在海報下方是擷取自臺灣色彩的色票,
人們可以將他撕下,擁有屬于自己的臺灣式色彩!
臺灣知名茶油品牌《茶籽堂》是王將睿在現下市場品牌上較喜愛且想要學習的創新設計。《茶籽堂》跳脫原來的傳統茶葉包裝,而是結合線下比較流行的插畫元素,將傳統與現代做了很好的融合,既在長輩中得出新意,又讓年輕人感受創意和中國傳統茶飲。而美國名校Art Center則是會透過視覺結合新科技去做,例如AR/VR等。 “《茶籽堂》是近幾年在臺灣將品牌形象做的成功的品牌,說到學校的話我認為Art Center擅長將平面結合新科技,讓平面不再只是平面,我想我接下來的設計有非常寶貴且有趣的學習目標。”
而我們也預祝這位臺灣冉冉升起的設計新秀在將來,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與色彩,帶著他的其它作品來為我們講另外一個故事!
本文為藝家人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店鋪:小明家——人偶個性定制售價:599
店鋪:聲波穿梭成迷茫售價:20.00
店鋪:購任性售價:3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