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設計師:趙玉奎
曾任職聯想、三星、步步高、富士康,擁有5項專利提名
與CMF相遇是一件有趣的事
趙玉奎,一個總是把“CMF是一個有趣的行業”掛在嘴邊的設計師。他用親身經歷詮釋投身于自己喜愛的事業是一件多么幸運而快樂的事。
“我其實不是工業設計專業,而是化學專業畢業的。”趙玉奎淡淡的笑意從聲音中傳遞出來,他似乎意料到筆者會訝異,繼續補充道,“因為自身比較喜歡材料相關的東西,所以經常會幻想一些還沒有被制造出來的新材料,比如可以用來噴涂的隱形材料、可以使手機變薄的隱形材料。”
的確,人類文明發展到21世紀,表面處理已無處不在。買櫝還珠的故事就深深地揭示了古時就有人對外觀要求大于內在需求的現象。
十年前,趙玉奎是富士康一名做手機外觀表面處理的工藝工程師。他說,在做表面處理的工作時,通過一些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達一種新產品或通過添加一些其它領域的材料使產品有所“不同”等的探索過程,都是表面處理讓他為之“傾倒”的地方。
人人皆是設計師
趙玉奎說,“手機的發展歷程伴隨著材料與工藝的變革,從最早的黑白灰,到現在的五彩斑斕,從只注重功能到現在的內外兼修,并不是偶然事件。”他補充道,“通過替代創新讓手機甚至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展現出多彩的一面,是歷史的選擇。”
大千世界,創新處處存在。手機從全鍵盤到全觸摸屏幕,網絡的變化引領手機的變化;從燃料汽車到電動汽車,倡導環保的需求帶動了汽車行業的進化。趙玉奎笑道,“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衍生行業變化,個人和環境兩方面都在進步,因此才誕生了更多的新鮮事物。”
對于創新,趙玉奎有他自己定義的準則。他認為,人人都可以是設計師,人人都可以是創新者,但善于思考應該是成為一個設計師的前提。
事物往往會有多變性的一面,善于發現和總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讓生活更有趣,讓本來平淡的事物煥發出不一面的光彩。生活中的創新就是“廢物”再利用的過程,只要有勤于思考的熱情,也許可以使很多“廢物”煥然一新。
創新的“加減乘除法”
“工藝創新,不過是從需求出發,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開發新材料,新工藝而已,但怎么去實現創新,這才是關鍵之處。”鑒于此,趙玉奎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即創新的“加減乘除”法。
創新的“加”法:生活中最容易的創新思維是加法的創新思維,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衣食住行,加法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譬如,茶里加水果,是喜茶中的一種典型飲料。陶瓷加金屬,造就了景泰藍瓷器無與倫比的美。玻璃加防爆膜,給手機屏幕穿上了一套華麗的“新裝”。
創新的“減”法:減法,在創新的領域中用“化繁為簡”來概括是最貼切不過的了。全面屏手機的出現,藍牙耳機的盛行,懶人沙發的熱捧。這些化繁為簡式的改造,也是創新的另一種述說。
創新的“替代”法:替代是最原始的創新思維,這其中有功能性的替代,還有外形外觀的替代。比如說,在手機外殼發展的歷程中,從塑膠到金屬再到陶瓷,材料的替代改進也推動了手機的創新。
最后,趙玉奎總結道,“創造力只不過是用舊瓶裝新酒,一旦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就已經是在創新了。”
Narkii:“生活不便利處蘊藏創新機會”,可以分享一下您遇到的實際案例嗎?
趙:本身設計的作品不多,更多的是偏向后期實現方面的工作。但對于用創新解決生活中的不便利處,我還是有很多想法可以談一談的。
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生病發燒,卻找不到體溫計。這個時候,如果手機能夠兼容量體溫的功能,也許就可以解決這個不便利之處。再比如說,當你去看房交房沒有帶量尺的時候,想測量一些家具家電的尺寸,如果手機能夠自帶測距離的功能,那你也可以解決忘帶量尺的不便利之處。比如每個路燈都可以變更無線充電樁,新能源汽車都具備無線充電功能,那時候全民電動車時代就到來了……
其實,如果能把這些點子融合到這個手機里面或者其他的產品里面,會使我們整個生活都便利很多。
Narkii:您認為創新理論與實際操作之間存在的最大鴻溝是什么?是設計師本身還是環境問題?
趙:給我的感覺主要是當提出想法之后,初期的實踐會遇到很多很多困難和阻力,而這個困難和阻力便是創新和實踐之間的“鴻溝”。但是,只要把初期這種阻力或困難克服了,創新就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走下去。
“鴻溝”,是設計師本身造成還是環境問題引起?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在決策層里面,更多跟設計師本身有關系。但在實踐過程中,材料或者環境的因素也或多或少會造成一些影響。
Narkii:設計師和工程師經常“掐架”,二者的創新思維是否也處在對立面上?
趙:雖然工程師可能會更注重使用和量產方面,設計師更注重外觀,但其實我覺得這兩者也不是完全對立或是對立的這種關系。
當設計師或工程師一直都堅持自己的原則使得實踐的階段停滯不前的時候,或者是進步的可能性很小的時候,我會主動跟工程師談判,去說服他。兩個人都退一步,或者兩人都往前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然后再把這個產品進行下去。
因為根據既有的工作經驗和創新思想來講,在設計制圖到量產成品的過程中都會存在一些困難。但是有困難,有的時候不一定是壞事,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有可能就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或者新的創新思維,而使產品越來越實用,設計師與工程師之間也越來越有默契。
Narkii:作為設計師,您怎么看待CMF材質與設計二者的關系?
趙:在我看來,材質與設計二者之間是非常緊密的關系,類似于“唇齒”的關系,或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具體來講,材料可以引發設計的創新。當出現一種新材料時,它起初可能不是應用在某個特定的領域中。但是,受創新思維的影響,可能可以將它應用在不同的領域里,從而出現新的工藝或新的設計效果。
另一種則設計效果的需求引發材料的創新。比如說設計師或者是產品經理對一種新產品的奢求定義,有可能也會帶來材料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