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量產規定
來源:
未知 |
責任編輯:六月芳菲 |
發布時間: 2018-08-15 09:01 | 瀏覽量: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新產品量產中制度化的規定,對于有新產品要量產公司希望可以幫助到。
1 目的:
為了使新產品順利導入生產,并讓各部門能在最有效時間里,產出最好的產品品質.
2 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新產品發行至導入大量生產.
3 權責:
3.1 技質部:
3.1.1制樣并負責發表新產品,介紹各種技術難點給生產部相關人員(開發組)
3.1.2整理新產品的相關技術資料并移交(開發組)。
3.1.3試制申請(開發組)。
3.1.4新產品試制,產出試制文件,并將相關技術資料歸檔或轉移(品質工程部)。
3.1.5審核生產部相關工裝的制作及試制結果(品質工程部)。.
3.3生產部:
3.3.1. 負責試產工作及制造成本、工時預算的修正。
3.3.2. 依品質工程部提供的工裝圖制做工裝等.
3.3.3. 負責執行產品生產的后續工作。3.4品質工程部品管組
3.4.1. 負責試產的評核及品質管制工作,及撰寫檢驗標準。
3.4.2. 試產產品設計驗證與信賴度試驗的計劃執行分析及報告。
3.4.3. 量產產品驗證與評估.
3.5文控中心:
3.5.1相關資料的存檔及收發.
3.6生產管理:
3.6.1工程試制、制造試產所需要物料、工程資料和進度的追蹤及跟催。
4。定義:
4.1制樣/試制/試產:依所規定的數量試作,為導入生產的依據.
5.作業內容:
5.1品質工程部、市場部開發組:制樣并發表新產品,作業時限10天.
品質工程部根據市場部提案的新產品進行樣品制做,試作數量一般為20PCS該產品經驗證合格后,組織產品評審會.內容含產品規格、功能規定、測試程序、產品機械結構等等,此發表會要品質工程部知悉產品的技術概況,以便往后工作更易于進入情況。
5.2品質工程部:整理技術資料文件,作業時限2天.
專案負責人將此產品的最終技術資料移交給文控中心,再依<技術資料管理作業辦法>發行,該資料文件有(工程規格、BOM、材料承認書、試樣試驗報告)文件。并在"文件收發記錄表"上填寫清楚。
5.3品質工程部:接收技術資料、試制并產出發行文件,作業時限8天.
5.3.1 (接收(工程規格、BOM.材料承認書、)文件.
品質工程部工程人員收到技術資料文件后,核對資料是否完備,作業時限1天.
5.3.2試制并產出發行文件.
以市場接收的第一批訂單安排試生產,并核準完成所有相關文件工程規格、BOM、材料承認書等文件的增修工作,并透過文控中心正式發行產出文件.作業時限按客戶交付要求。
5.3.3所產出的文件結合起來,由品質工程部發出給各單位作最終的簽核,簽核完后由品質工程部人員交與文控中心存 檔發行,參照<技術資料管理作業規定>,依"文件收發記錄表"上所載的分發單位及拷貝份數給相關人員,并記載于"文件收發記錄表"上.
5.4申請安規:品質工程部依客戶或國標要求來作安規認證的申請工作。
5.5試制、試產所需的工程資料,新物料、手式冶具、顯微鏡、模具,由生管向品質工程部、資材部相關人員追蹤及跟催辦理。
5.6接收發行文件:
生產部門接收發行文件后,需指派專人研讀發行文件.同時生管、物管、采購則進行試產前相關準備工作。
5.7試產(首批生產):
5.7.1.生產部和資料部:
1.供應商體系建立.
2.試產數量:以客戶要求的初批訂單量,如批量較大時,可分批試產。
3.生產設備規劃.
4.關鍵制程、加工方式確認.
5.夾治具制作.
6.工時分析.
7.料件儲備與管理.
8.生產線作業標準.
9.工序分析.
5.7.2.品質部:
1.生產線品質檢驗標準.
2.進料檢驗標準.
3.成品信賴度規格
4.品質異常追蹤.
5.產品設計驗證及信賴度試驗規劃執行、分析及報告撰寫.
5.7.3.工程部:
5.7.3.1 除新產品的相關文件外,試產前應備妥新產品的樣 品,供制造單位試產開模的用.
5.7.3.2在新產品移轉時,品質工程部負責人對制程上有特別要注意事項,應于移轉時一并說明清楚,以提高良品率,避免材料損失.
5.7.3.3生產單位試產中發現異常狀況時,產品負責的品質工程部 人員應給與相關的支援及對策,必要時得做ECR修改.
5.8 試產評核:
品管作首批試產評核,以確定生產品質的成熟度.
5.9試產會議:
5.9.1. 首批試產會議由生產部召開.參加人員:品質工程部、生產部、 生管、生產車間人員、品保主管及試產負責人
5.9.2.試產結果報告. 5.9.3.試產品質報告.
5.9.4.產品的缺失,于會議上提出,由品質工程部及相關部門人員追蹤及研擬對策.
5.10 導入量產(客戶首批確認后):
5.10.1.工廠:
5.10.1.1制程改善、合理化.
5.10.1.2生產治具/模具改進
5.10.1.3物料成本降低.
5.10.1.4替代物料或廠商評估.
5.10.1.5生產良率提升.
5.10.1.6維修料件規劃.
5.10.1.7提升良品率.
想要了解更多產品咨詢,就在新產品量產專題中查看。
1 目的:
為了使新產品順利導入生產,并讓各部門能在最有效時間里,產出最好的產品品質.
2 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新產品發行至導入大量生產.
3 權責:
3.1 技質部:
3.1.1制樣并負責發表新產品,介紹各種技術難點給生產部相關人員(開發組)
3.1.2整理新產品的相關技術資料并移交(開發組)。
3.1.3試制申請(開發組)。
3.1.4新產品試制,產出試制文件,并將相關技術資料歸檔或轉移(品質工程部)。
3.1.5審核生產部相關工裝的制作及試制結果(品質工程部)。.
3.3生產部:
3.3.1. 負責試產工作及制造成本、工時預算的修正。
3.3.2. 依品質工程部提供的工裝圖制做工裝等.
3.3.3. 負責執行產品生產的后續工作。3.4品質工程部品管組
3.4.1. 負責試產的評核及品質管制工作,及撰寫檢驗標準。
3.4.2. 試產產品設計驗證與信賴度試驗的計劃執行分析及報告。
3.4.3. 量產產品驗證與評估.
3.5文控中心:
3.5.1相關資料的存檔及收發.
3.6生產管理:
3.6.1工程試制、制造試產所需要物料、工程資料和進度的追蹤及跟催。
4。定義:
4.1制樣/試制/試產:依所規定的數量試作,為導入生產的依據.
5.作業內容:
5.1品質工程部、市場部開發組:制樣并發表新產品,作業時限10天.
品質工程部根據市場部提案的新產品進行樣品制做,試作數量一般為20PCS該產品經驗證合格后,組織產品評審會.內容含產品規格、功能規定、測試程序、產品機械結構等等,此發表會要品質工程部知悉產品的技術概況,以便往后工作更易于進入情況。
5.2品質工程部:整理技術資料文件,作業時限2天.
專案負責人將此產品的最終技術資料移交給文控中心,再依<技術資料管理作業辦法>發行,該資料文件有(工程規格、BOM、材料承認書、試樣試驗報告)文件。并在"文件收發記錄表"上填寫清楚。
5.3品質工程部:接收技術資料、試制并產出發行文件,作業時限8天.
5.3.1 (接收(工程規格、BOM.材料承認書、)文件.
品質工程部工程人員收到技術資料文件后,核對資料是否完備,作業時限1天.
5.3.2試制并產出發行文件.
以市場接收的第一批訂單安排試生產,并核準完成所有相關文件工程規格、BOM、材料承認書等文件的增修工作,并透過文控中心正式發行產出文件.作業時限按客戶交付要求。
5.3.3所產出的文件結合起來,由品質工程部發出給各單位作最終的簽核,簽核完后由品質工程部人員交與文控中心存 檔發行,參照<技術資料管理作業規定>,依"文件收發記錄表"上所載的分發單位及拷貝份數給相關人員,并記載于"文件收發記錄表"上.
5.4申請安規:品質工程部依客戶或國標要求來作安規認證的申請工作。
5.5試制、試產所需的工程資料,新物料、手式冶具、顯微鏡、模具,由生管向品質工程部、資材部相關人員追蹤及跟催辦理。
5.6接收發行文件:
生產部門接收發行文件后,需指派專人研讀發行文件.同時生管、物管、采購則進行試產前相關準備工作。
5.7試產(首批生產):
5.7.1.生產部和資料部:
1.供應商體系建立.
2.試產數量:以客戶要求的初批訂單量,如批量較大時,可分批試產。
3.生產設備規劃.
4.關鍵制程、加工方式確認.
5.夾治具制作.
6.工時分析.
7.料件儲備與管理.
8.生產線作業標準.
9.工序分析.
5.7.2.品質部:
1.生產線品質檢驗標準.
2.進料檢驗標準.
3.成品信賴度規格
4.品質異常追蹤.
5.產品設計驗證及信賴度試驗規劃執行、分析及報告撰寫.
5.7.3.工程部:
5.7.3.1 除新產品的相關文件外,試產前應備妥新產品的樣 品,供制造單位試產開模的用.
5.7.3.2在新產品移轉時,品質工程部負責人對制程上有特別要注意事項,應于移轉時一并說明清楚,以提高良品率,避免材料損失.
5.7.3.3生產單位試產中發現異常狀況時,產品負責的品質工程部 人員應給與相關的支援及對策,必要時得做ECR修改.
5.8 試產評核:
品管作首批試產評核,以確定生產品質的成熟度.
5.9試產會議:
5.9.1. 首批試產會議由生產部召開.參加人員:品質工程部、生產部、 生管、生產車間人員、品保主管及試產負責人
5.9.2.試產結果報告. 5.9.3.試產品質報告.
5.9.4.產品的缺失,于會議上提出,由品質工程部及相關部門人員追蹤及研擬對策.
5.10 導入量產(客戶首批確認后):
5.10.1.工廠:
5.10.1.1制程改善、合理化.
5.10.1.2生產治具/模具改進
5.10.1.3物料成本降低.
5.10.1.4替代物料或廠商評估.
5.10.1.5生產良率提升.
5.10.1.6維修料件規劃.
5.10.1.7提升良品率.
想要了解更多產品咨詢,就在新產品量產專題中查看。
- Tags:產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全部評論:0條
推薦
熱門